English

瑞士人如何“吃喝”

1999-03-1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刘军 我有话说

记者在瑞士工作了4年多,参加过很多次宴请、招待会、酒会、家宴等,瑞士人以及在瑞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注重实效,不铺张浪费的宴请作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付费的午餐会

一次,我接到总部在苏黎世的瑞中经济协会发来的邀请,参加了瑞士前驻华大使舒爱文先生主持的中国招商午餐会。午餐的饭菜并不丰盛:一盘清汤、一块配有水煮青菜的烤肉排、一道甜点,还有矿泉水和饮料。参加招商会的是瑞士各大公司和企业的总裁和老板,大家边吃边聊,气氛活跃。然而不久,我收到协会寄来的一张汇款单,上面注明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请我在10天之内交纳150瑞郎的饭费(约合900元人民币)。一顿“清汤寡水”竟要价这么高。后来与别的记者说起此事才知道,在瑞士参加活动,如果邀请吃饭,一般会说明费用是多少,只参加活动不吃饭者需要提前通知组织者,主人就不安排你的座位。仔细想想,活动组织者为你提供了信息服务,况且吃饭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机会私下多了解一些信息,因此,交费是天经地义的事。

“亿万富翁”的山村家宴

克劳斯—施瓦布是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汇集在他麾下的世界1000家大公司和企业的年营业额达数万亿美元。然而,施瓦布先生作风严谨,他的宴请也非常俭朴。记得有一年夏天,他邀请一些国家的大使和国际组织的官员参加在他的夫人家乡山区的半夏节,记者应邀出席。施瓦布先生和各位来宾一起爬到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在一个小“夏莱”(阿尔卑斯山区放牧者的小木屋)里午餐。大家围坐在木桌旁,排队领取一份牧民熏制的烤肉,喝着山上流下的“矿泉水”,欣赏山民的演出,其乐融融。此外,每年在达沃斯论坛年会召开之前,论坛都要组织新闻发布会,会后是简单的酒会,只有一些红、白葡萄酒,饮料和小点心。施瓦布先生手持酒杯在记者中走来走去,回答各种问题。

“自助式”联邦主席晚宴

为加强同外国记者的联系,瑞士联邦主席每年邀请驻瑞士外国记协的记者出席每年一度的“总统晚宴”。虽然瑞士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富裕国家,但出席宴会者必须交一半的费用。记者参加了几届“总统晚餐”,从吃喝的内容上看,丝毫没有感觉到与其它宴请有什么不同。1998年度的“总统晚餐”更是简单,为自助式。记者恰巧和主席同桌,发现主席的陪同人员只有秘书一人,没有前呼后拥的“陪吃者”。我们和主席一边排队取食物,一边聊天,从瑞士是否很快加入欧盟和联合国,聊到克林顿总统性丑闻和瑞士联邦主席的“私生活”,气氛非常活跃。这种“随意性”的宴请主人抛开官架子,说话比较放得开,记者可以了解到一些平时正规场合不容易得到的信息,同时,也体现出瑞士高层官员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

豪饮却无醉态

无酒不成席。阿尔卑斯山区险峻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山一样健壮的瑞士人,也培养了瑞士人能喝善饮的豪爽性格。他们对酒有着特殊的爱好,家宴、朋友聚会和庆祝活动都少不了酒。我观察的结果是,无论是联合国机构的官方宴会、瑞士银行家协会组织的晚宴,还是家宴,一般以红、白葡萄酒为主,在有些场合也摆上些香槟或度数稍高些的水果酒,其次就是各种饮料和矿泉水,至于高度数的“白酒”根本看不到。瑞士人探亲访友,除了巧克力和鲜花外,最常见的礼物就是一瓶葡萄酒。有人曾用“瑞士人像山”来形容他们豪饮,但他们文明、理智和从不强迫别人喝酒的良好习惯同样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几年来,我在瑞士出差、采访期间在很多地方吃过饭,不论是在达沃斯的乡村小店、苏黎世火车站餐厅,还是在巴塞尔五星级饭店,从来听不到喧哗和猜拳声,也看不到醉倒在桌子下或因酗酒而随地呕吐的现象。瑞士人的良好饮酒习惯并非与生俱来。据说,瑞士过去允许自己酿造度数很高的私酒,“酒徒”闹事的事情经常发生。为控制酒精含量,联邦政府在本世纪初制定了一项禁止私人酿造果酒的规定:个人酿造果酒必须将水果交给政府指定的“实验室”,然后向“实验室”交费购买,如果私人酿酒,一经过查出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可见,吃吃喝喝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温饱问题,它还反映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风俗和习惯。据有关人士介绍,瑞士各机构、公司和企业都有一笔数目可观的专项招待会用于“公款吃喝”,但由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定期公布。在瑞士从联邦到地方都有类似我国的纪律监察机构。数十年来。这套监察体系不断修改和完善,因此,敢于在“公款吃喝”上玩“猫腻”以身试法者自然减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